杜维程——百炼钢化为绕指柔

发布时间:2023-05-11  浏览次数:

他叫杜维程,现任泉州校区南苑餐厅总厨。

新学期伊始,杜维程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岗位上,紧锣密鼓的张罗着南苑餐厅的后厨工作,为学校各类接待活动和师生饮食保障做好准备。“这种紧张热闹的场面真是好久没见过了。”杜维程微笑着说,“受三年疫情的影响,原来熙熙攘攘的南苑餐厅冷清了下来,有些时候入不敷出,员工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,现如今伴随着夏季的到来,餐厅的人气也慢慢有了回升。”初见杜总厨时,他正在后厨为接待晚宴筹备菜品,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,他腼腆地笑着说:“我有啥可被采访的,后厨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。”在与我们聊着后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,他渐渐打开话匣,言语中不经意间流露出许多骄傲与幸福。

学徒阶段—志大而学疏

2001年,他17岁,只身走出泉州市马甲镇,来到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餐厅,师从杜金桔主任做学徒,试图闯出一番天地。刚走进后厨的他,就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住了。“在师傅的手里,看起来似乎不太起眼的胡萝卜竟能变成一朵娇艳的牡丹花。”从那一天开始,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雕刻的手艺学到手。“雕花用的刻刀都是精致而小巧的,想磨到光滑锃亮的程度,那得下点功夫才行。”“一刀成形”对于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来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,但对于一名刚入门的后厨小白来说,是很困难的。为了刻出一朵没有接口痕迹、形态逼真的萝卜花,每天下班后,他都会躲在后厨与刀“争锋”,练习到深夜才回去休息,就是在这种与各种萝卜亲密接触和软磨硬泡的过程中,他依靠发于心、形于手的力量将至坚至硬之物化为“绕指柔”,慢慢积累起了经验,终于完成了第一阶段基本功的练习。聊着开心,他顺手拿起一块胡萝卜,为我们展示了一下雕花技术。

厨师阶段—游刃而有余

从2001年至2004年,经过了三年左右时间日复一日的磨练,他扎实的打牢基础,经历了白案到红案的学习,终于走上了厨师岗位。在与他交谈时,我们不经意发现,他的右手臂明显要比左手臂粗壮一些。他笑着说:“这些职业习惯留下来的痕迹,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正常的,还有我的腿,常年站立导致的静脉曲张,几乎是没有办法治愈的。”

随着厨技的不断提升,他也开始参与了一些重要场合的接待任务,如在2005年,他曾参与接待时任泰国上议院院长素春·差里科和前澳门特首何厚铧等等,每一道工序和高标准的要求,他回忆起来,还是历历在目。“每一种食物、每一个指纹都要核验,备菜、切菜和炒菜的每一个过程都要实时记录,每一位参与接待的工作人员都要保持十二分的警惕,说实话,做菜的时候,自己的手都是有些抖的。”凭着对闽菜烹调和厨房工作的热爱和执着,他一直奋战在第一线,积累了丰富的烹饪技艺。2014年,杜维程被福建省烹饪协会评为“福建闽菜名师”荣誉称号并荣获“中国梦·劳动美”福建省烹饪技能竞赛中餐热菜项目银奖。2016年,他已升任南苑餐厅总厨,在当年9月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来了一位重量级校友,就是获得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的谌龙。为有力保障接待谌龙的任务,杜维程亲自主持操刀,奉献了一场精美绝伦的美食盛宴。他从业16年,这样大大小小的接待任务练就了他临阵不乱的沉稳和自信。

初心如磐,笃行致远

正所谓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,与厨师行业结缘的二十余年间,从初出茅庐的稚嫩学徒到身经百战的老练行家。如何从菜品上传递出创作者的“心”意与“新”意,一直是他不停钻研探索的问题,多年的沉淀和热爱,让他在创新菜品时,不断地迸发出灵感。“对厨师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‘用心’二字,耐得住后厨积年累月的‘烟火’岁月需要依靠一定的毅力,这也是现在许多初学者半途而废的原因。”这是他从多年实践工作中得出的宝贵心得。

经理邓贤荣评价他:“小杜工作勤恳敬业,爱学习懂钻研,餐饮技术水平很过硬。”“他性格随和,能紧跟当下潮流,注重菜肴研发,厨房上下都非常认可他的厨艺,他对我们的指导和启发都很多。”厨师王进福如是说。多年来,他言传身教,致力做好传帮带,经常为后辈厨师做示范,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,使年轻厨师们的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。

后厨里不仅氤氲着来自食物的鲜味、更隐藏着厨师和员工们对于职业的热爱和坚守。在平时工作之余,他也会经常打打羽毛球来放松自己,让身体维持良好的状态,或许对于他来说,正是凭借着这股始终如一的精气神,才能在餐饮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踏实、越来越有底气。